夜光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夜光粉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博物天津大码头兼容并蓄发祥地异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1-01-08 18:19:36 阅读: 来源:夜光粉厂家

元明清天妃宫博物馆博物馆内的遗址坑天津戏剧博物馆戏楼天津文庙大成殿马连良的紫蟒张湾二号明代沉船清宫升平署平金团寿花蝠纹八仙衣戏法大师马国良用过的道具

天津北方网讯:“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津沽大地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九河下梢又依渤海而生,独特的码头文化,孕育出的这一方水土,充满了兼容并蓄的气质,也让天津成为很多传统文化门类的发祥地。

津味、津派、卫派等标签,让传统的文化艺术多了不一样的滋味和风韵。

元明清天妃宫博物馆

因考古而建讲天津本土故事

地址:河东区大直沽中路

重要宝藏:天妃宫遗址张湾二号明代沉船

天妃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是在1998年,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是因这次考古发掘而建成。去年装饰修缮重新开放之后,考古天妃宫、天妃与天津两大基本陈列展厅的展览内容都做了调整和扩充,展览形式也进行了创新。实物、浮雕、场景、图片、壁画、蜡像、文献资料……用馆长梅鹏云的话说,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是真正讲天津故事的一座博物馆。

金代直沽寨遗物

当时的天妃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之后,经考古专家论证,大直沽被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认定为天津市城市的原生点,天妃宫则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所以说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是真正讲天津故事的一个博物馆,很有本地化色彩。天津建城六百年,一个地方之所以能建城,在此之前必然各方面条件都已成型了,天津城市的起源是可以从金代开始讲起的,因为我们当时的发掘工作,在天妃宫遗址地层中就发现了金代的生活遗物和建筑构件,应是与文献所记的金代直沽寨有关。”

遗址肯定是馆内展示的重中之重,自然也是到馆观览比较重要的一大看点,“该遗址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明清两个时期的天妃宫大殿的基址,其实元代的基址还在更下面,为了保存上面已发掘的完整性,那时就没再往下挖。”根据考古资料,馆内有一部分专门做了考古发掘的元代地层复原,做个科普。

古沉船运来不易

重新开放后的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内,还展出了2012年考古发掘出的反映元明时期漕运文化的张湾二号明代沉船等300余件文物,这也是张湾明代沉船发掘后的首次展出。

“张湾明代古沉船二号船应该说是馆藏的比较大件的特殊展品之一。”梅馆长介绍,当初张湾明代古沉船的发掘工作将现场搬到了室内,“现场发掘时二号明代沉船是倒扣状,还是要翻过来继续发掘。为了保证船的完整性和发掘的科学性,想办法包装好,进行现场切割,打包,用大型运输吊车运到了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门前的小广场搭了个棚子,在室内继续清理。”当时做了一个室内考古,结合文化遗产日活动,让市民也可以进入古沉船的二次考古发掘现场,近距离观察发掘过程。

“实际上那时发掘出的是三艘船,只有二号船比较好地被保留下来了,因为材质是耐腐蚀的杉木,不用脱水处理,阴干之后进行了修复。不过对于这艘沉船的性质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些专家认为沉船不属于漕船,从船体上看不是运粮的,也有的认为就船本身的深度较浅看就是在运河中使用的运输船,船体量也不小了。”因为船宽、船长太大,当初进馆还经历了一番波折,梅馆长回忆,先是搭了架子,用吊车将船吊起,最后从墙壁开洞用吊车送入慢慢滑进来的。

天津戏剧博物馆

一个舞台见证戏曲史革命史

地址:南开区城厢中路鼓楼东侧

重要宝藏:广东会馆戏楼清宫升平署八仙衣

天津是戏剧大码头。留存的老戏园,天津戏剧博物馆可算独树一帜,到这里参观是在“文物”里看“文物”,览天津百年风云、氍毹百态人生。

整个建筑就是奇宝

工作人员指着博物馆所在的广东会馆说,这就先是一宝。“1907年落成的广东会馆,已有112年的历史了。”目前留存了四合院和戏楼,是天津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会馆建筑。工作人员介绍说,建筑风格有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四围是青砖灰瓦的北方风格,内部木结构具有浓郁岭南特色。

伸出式舞台上方建有鸡笼式藻井,外方内圆,由数以千计异形斗拱榫卯连接没有一颗钉子,螺旋向上,起到了拢音扩音作用,是中国古典“麦克风”。1994年的《刀剑笑》就曾在此取景,刘德华的笑三少就是从藻井这里转着圈飘下来的。舞台还有一奇:前方不设立柱,观众视线不受遮挡,“台顶藻井完全由两根斜向的隐蔽在木雕之中的铁拉杆支撑,这样的设计只有这里有。”

广东会馆曾是堂会戏演出的重要场所,京剧大师谭鑫培、孙菊仙、王瑶卿、梅兰芳等都在戏楼留下了艺术足迹。工作人员说,这里还见证了天津的革命历史,1912年孙中山先生北上抵津,在这里发表了《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的著名演说。1919年,邓颖超在此演出《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1925年,天津总工会在此成立,支援“五卅运动”。“1986年,天津戏剧博物馆在广东会馆旧址上成立,成为中国首座戏剧类专题博物馆,邓大姐亲自给题写馆名,曹禺先生任名誉馆长。”近年来,在这里也能看到很多高质的戏曲、曲艺演出,原汁原味的气氛更浓烈了。

戏服戏单里的往事

在央视两届戏曲大会上,天津戏剧博物馆的三件套馆藏宝贝进行展示,引起轰动。“先是胡琴圣手杨宝忠先生用过的一把胡琴,他早年以‘小小朵’的艺名在天津演出,倒仓后专攻胡琴并得名‘圣手’。”另一件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穿过的竹衣子,竹衣子是穿在戏装内的衣服,有散热隔汗等功能,“这件竹衣上用苎麻穿成小竹管,是两广地区数百米海拔的石山上生长的单枝竹,这一件大约有19万根小竹管,而且还有铜钱的花纹。”

馆藏有15件珍贵的清宫戏曲文物。清宫升平署平金团寿花蝠纹八仙衣一套八件,整体规格一致,均为对襟素缎绣花开氅,尺寸相同,图案相同。颜色和图案均由帝后钦定,是研究清朝宫廷吉庆戏重要文物,“这也在央视戏曲大会上亮相过。”还有一件马连良大师的紫蟒,由清宫御物五爪金龙紫蟒改制成戏装,金龙用纯金线绣成,历经百余年依然灿烂夺目。还有研究戏曲演员历程的重要文物——戏单,“小杨猴”时期杨小楼、“小小余三胜”时期余叔岩、“青衣”时期姜妙香、“须生”时期杨宝忠等的“演出广告”,前辈“独特”的经历,都在此有了实物明证。

老殿新馆故事多

文庙博物馆

双庙合一两季祭孔

地址:南开区东门里大街

天津文庙既是明清时期天津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圣地,又是官学学宫所在。天津文化兴于斯,天津教育始于斯,文庙是天津文脉的根柢。

清雍正年间,天津由卫升州再升府,雍正十二年,天津县毗邻府学建立了天津县学,形成了双庙合一的建筑格局。大成殿是文庙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孔子、四配、十二哲,崇圣祠为后殿,供奉孔子五世祖先,东西两庑供奉着历代先贤先儒,名宦祠和乡贤祠是地方文庙建筑。2010年,天津文庙大修对外开放后,每至春秋两季增加祭孔典礼和乐舞表演。天津祀孔恢复的八佾舞有192个动作,代表192个字,组成48个四字颂语。

天津戏法艺术中心

一步走进魔法世界

地址:北辰区小淀国际当代艺术区

天津戏法有着重要的国际地位,这座新成立的天津戏法“博物馆”,首次将这一极具天津魅力的传统艺术集中体现。

这里不仅有天津戏法的历史、传承脉络的考据,以及天津戏法取得的成就展示,更宝贵的是,还有琳琅满目的陈列品,几乎囊括了从早期到如今舞台上使用的戏法道具,其中有马国良大师曾穿过的大褂、使用的鱼缸等,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的旧物。这是一座“活态博物馆”,不但是从业者、爱好者的交流基地,还可以观看最地道的天津戏法演出——这可是比相声还哏儿的艺术形式。甚至有机会和天津戏法的非遗传承人郭玉文及其弟子们学几手小戏法,亲身体验天津戏法的魅力。

体验盲人的生活

以暖为题

难忘第一次学跆拳道